2012年1月10日 星期二

那誰可以急救「雙非」人?

繼梁家傑議員提出「蛇齋餅糉」後,筆者認為「喊搶荷吐」來形容香港人對內地人的「感情」是靠貼切,亦如實反映所知道的。

最近,城市其中一個熱話是「雙非」孕婦,就拿來「吹水」吧﹗

特首曾蔭權上月到北京述職要求中央關注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問題,溫總也正面回應表示關注,本來特首曾蔭權可以拉橫額回港取功勞,但是否如此順利?

據資料反映,多數內地夫婦來港產子是為了逃避內地的超生政策罰款,以及本地的醫療服務水準為佳;相反,內地的注射疫苗質素較參差,而且要打數次才完成免費注射疫苗計劃,但直言內地發展更快,即使女子擁有香港人身份,也不計劃讓他們長大後來港申請做永久居民。這反映內地醫療體系對初生嬰兒照顧還未達到與該地區發展一致的合理水平,相信本港醫護界專業人士應與內地發展成熟的省、市級代表的衛生廳多交流技術發展,一來可提昇內地的醫療水平,讓內地夫婦留在當地享用政府提供之福利;二來亦可逐步減少內地夫婦對本港醫療系統之倚賴。

其次是超生政策罰款問題,筆者建議用行政措施解決。本港入境處對於腹大便便來港的自由行孕婦應該掌握實際個人資料,包括居住地、來港日數、醫生報告等,中港雙方入境部門應建立一套機制,緊密合作,定期交流消息及檢討制度;對於懷疑個案,內地公安部門應予嚴正調查,查辦違例家庭及中介公司。

本地孕婦不滿「雙非」孕婦搶走醫療資源,甚至擔心教育資源被分薄,他們的憤怒與絕望已達「臨界點」,筆者促請政府有限度及經審批才准許內地人所生子女發香港身份證,保障本地人享有醫療及教育福利,以免讓該問題造成管治危機,影響下屆政府之施政與威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